【每周一校】體能‧古法‧兄弟情 喇沙劍法薪火相傳

So hin pok @ UPower

喇沙劍隊一直都係學界龍頭之一,叻一年可能話係僥倖,但叻足咁多年又係咩原因呢?原來佢地唔係有特別嘅訓練,只係靠一腔熱血同埋滿滿嘅兄弟情懷。

喇沙書院一直都文武雙全,不論讀書成績還是體育成就,在學界中絕對是首屈一指,當中劍擊隊更是享負盛名。今年的港九區中學校際劍擊比賽,喇沙重劍隊於隊際賽以1分之差、即40:39擊敗男拔,重奪去年失落的冠軍。多年以來保持出色成就,原來背後藏著的不是高超設備及技巧,只是憑著古早的訓練手法及世代相傳的兄弟情,引領他們向前。

本網記者攝

「我記得上年的情況,都是打到最後一局。」連續兩年打負責打最後一劍的黃冠博,今年改寫歷史:「去年我很努力追分至平手,要打最後一分鐘,但把握不到機會被對手取分。今年我們是以領先一分進入最後一局,但同樣在最後一分打至平手,不過今次預備好了心態,有上年的經驗,打最後一劍發揮得很好,從而贏得今年的比賽。」

黃冠博(本網記者攝)

對他來說,這名金牌不是屬於自己,也不是出戰團體賽的三人,而是整所學校,因為他的記憶中,是一眾「Old Boys」衝出來慶祝的畫面,是希望將冠軍送給學校的心情:「今年是我最後一年打,因為我中六,想取一個冠軍送給學校。除了我之外,一眾『Old Boys』及師兄師弟看比賽時都很緊張。到我贏的時候,一開始我不知道自己贏了,過了一會兒才發覺,而所有兄弟都衝出來,一同慶祝;可以說是一雪前恥,去年輸一分,今年贏一分。」

本網記者攝
本網記者攝

「勝利是因很多因素,最重要是技術調整做得好,團隊很團結。」走進喇沙校園,尋找劍擊隊訓練之地時,原以為會步進一間特意為劍擊隊設立的訓練房間,滿載著訓練設備,但結果卻是卻完全不同 - 訓練場所只是一個普通的有蓋操場,沒有冷氣,也沒有劍道,亦沒有外聘教練;就只有熱血、古法、兄弟情。

本網記者攝

「我們在室外地方練習,是希望在一個較熱的環境訓練,是體能訓練的一部分。」現為喇沙書院劍擊隊教練的胡秉憲,解釋劍隊的訓練模式:「現在天氣可能開始涼,但我們年中最熱的時間有35度,我們仍然做體能訓練;如果這個環境都去訓練體能,比賽時能發揮得更好,這是我們其中一個希望能做到的練習。」

胡秉憲(本網記者攝)

「開始時很有進步,特別在體能上,沒有冷氣,有時確會很辛苦,但無形之中帶來體能的進步。」今年為喇沙出戰重劍團體賽決賽的許友泓亦認同這個模式,認為自己不僅是打劍技術,而是在心態上帶來進步。另外,在這個環境下,大家同甘共苦,令隊員關係更佳,對比賽有正面影響:「大家一同練習,雖會在辛苦的過程埋怨數句,但亦因此有共同話題,關係非常友好。」

許友泓(本網記者攝)

古法及兄弟情,是指多年來沿用至今,由曾俊華(John)所帶來的訓練模式,一代傳一代地帶到現在。教練胡秉憲同樣都是曾俊華的門生,1989年畢業的他完全清楚「John」的教學:「也是全靠『John』,曾俊華,即是我的教練開始。在我讀中學時,他已教導我們劍術,這個模式一直都流傳下來。我們盡量在體能上做到最好,因為我們相信體能好,打任何劍種都能發揮至最好,有能力去贏每一劍。」

本網記者攝

在體能練習時,曾俊華會選取值得訓練的學生傳授個人課,看看每個人的特性傳授技巧,今屆同樣有份出戰重劍團體賽決賽、年紀最輕的何比甡就曾經接受教導:「那些技巧很實際,很有用。當我們有表現失準、不夠信心的時候,想起他的教導能為我們在比賽中增強信心。那些不算是很刁鑽或高超的技巧,但通過這些基本功,能紮實地取分。」

何比甡(本網記者攝)
本網記者攝

不需外聘專業教練,也不用特別器具,一代傳一代,喇沙一路走來,黃冠博說劍擊隊的傳統始終如一:「喇沙劍擊隊很特別,因為我們不會叫『Old Boys』做『阿Sir』,會直接叫他們的名字,我們想傳承的是師兄弟間的關懷。我想希望藉住大家之間互相教導,教對方怎樣打好每一劍。喇沙書院特別,因為我們是真的想承傳一份精神給師弟。」黃冠博帶住堅定的目光、也攜上喇沙的榮耀說著。【蘇顯博】

本網記者攝
本網記者攝
本網記者攝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