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回風後拾塱

楊振耀

資深(知心)傳媒人。工作範圍遍及電台、電影、製作、海外及本地收費電視,及巴士電視流動媒體。對媒體嘅態度:參考過去,關心現在,推算未來。

約兩年前,加入朋友組成的行山隊,逢周末大隊就浩浩蕩蕩,往香港大小山頭進發。領隊曾表示,境內有很多路線選擇,保證一百次內不用重複。眨眼上周末已是行山組第一百回行程。扣除因事或人不在港未能參與,個人的出席率達到九成以上,於我言也算是成就了一項紀錄。

合照於拾塱鄉公所前。

往山上走,除體能獲得改善,視野也得到擴闊。走在能分別遠眺西貢及沙田的馬鞍山山脊上,沙嶺道盡頭圓嶺仔西望羅湖口岸,及登上屏風山然後完成八仙嶺行程等都是難忘經驗。更難得是認識一班守望相助的朋友。

回說上周第一百回行程,因着山竹襲港之後,被破壞的鄉郊一時未能恢復回來,為安全起見,特選了條應該沒被大潮及塌樹造成太大影響的路線。選訂梅窩碼頭出發,經鳳凰徑十二段、牛牯灣、拾塱村、芝蔴灣碼頭、拾塱涌口、終點是貝澳。沿途雖有塌樹,相信部份已由村民自發清理,一如所料過程還算順利。反而天氣回復正常,臨近中秋,進入爭秋奪暑格局,艷陽高照下,未到中午,氣温已接近三十二、三度之下,在山野行走,同行中體力稍遜的,不得分多段休息以保留實力。

沙灘邊上於是役「陣亡」的大樹。

抵拾塱村時,部份同行者因攜帶的飲用水不足,走到鄉公所看可有補給?所得回覆:「我哋D樽裝水係唔賣嘅。」但對方接着話鋒一轉:「不過你哋有需要,可以送俾大家飲。」笑哈哈的村長,主動自雪櫃拿出冰涼飲用水,招呼大家,並堅持不收款,結果主客同歡。同行資深山友都說,想不到在拾塱再遇久違的鄉民熱情。細問方知,我們係山竹過境後到訪拾塱的第一隊行山隊伍。

山竹對拾塱不無破壞,位處海灘較高處的鄉公所,潮漲時亦水深逾呎,風後村民得合力清理隨浪湧入的沙泥。引村長的話,要一切回復正常,至少還要三個月。

楊振耀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ged: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