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機械師」彼得斯:係我幫奧蘇利雲成為贏波機器

GGWP @ UPower

你就係你,不要用輸贏去定義自己!

桌球世錦賽的舉辦地古斯堡劇院(Crucible)在英文中隱含著「煉獄」的意思,「火箭」奧蘇利雲曾多次在這裡奪冠,但他一度因為桌球飽受抑鬱困擾,這個場地也因此變成他的「煉獄」。幸運的是,奧蘇利雲後來遇到了體育心理學家史迪夫·彼得斯(Steve Peters),助他走出了那個痛苦的赤練深淵。

網上圖片

很多了解奧蘇利雲的球迷都知道,他曾經飽受完美主義和自我懷疑的困擾,即使贏球也會因為覺得自己表現不夠完美而倍感沮喪和脾氣暴躁。在2011年世錦賽前不久,奧蘇利雲嘗試了各種抗抑鬱療法之後,決定求助於彼得斯。

在彼得斯的幫助下,奧蘇利雲的狀況大為改善,他甚至直言自己比以前更像一台「贏波機器」了。即使感覺打得很差,也能在心理上「放過自己」,讓自己能在狀態並不完美的情況下戰勝對手,並且享受比賽。

彼得斯在職業體育界有「大腦機械師」的美稱,他從2001年就開始為英國單車隊工作,為團隊在奧運會中的驕人戰績立下汗馬功勞。

彼得斯。網上圖片

彼得斯年輕時是一位中學數學老師,業余時間則熱衷於做義工,幫助老年人、青少年等,後來才重新入讀醫學院,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彼得斯最著名的理論叫「黑猩猩悖論」(The Chimp Paradox),他將人類大腦形容為三個部分:黑猩猩、人類和計算機。「黑猩猩」是情緒機器,它通常不經過人們的同意而控制他們的思考和行動,導致不良後果;「人類」試圖管理這隻黑猩猩;而「計算機」是「人類」和「黑猩猩」依賴的記憶存儲器。「黑猩猩」作為人類情緒機制成為了一個悖論,是因為人們情緒化的大腦既可能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也可能是他們最好的朋友,關鍵就在於認識和管理情緒。

網上圖片

這套理論已經在彼得斯的臨床工作中應用了十多年,它不僅適用於體育場景,也有益於日常生活和各行各業的工作。彼得斯承認,體育選手經常會陷入輸贏的泥潭,不懂得享受比賽的過程,然而實際上,一個人的成就和這個人是誰並不緊密相關,但人們總會把它們混淆。

彼得斯解釋:「健康的求勝慾,它的驅動力是客觀、清醒的。有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這只是一項運動,會根據在這項運動中獲得的成就來定義自己,但這麼做並不明智。我的工作不是告訴人們要做什麼、想什麼,而是指出他們的所做所想會導致什麼後果,並為他們提供選擇。通常情況下,對方會告訴我他們想要什麼,為什麼達不到目的,然後我會給他們指路。這一切都是關於認識自我和管理自我。這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

奧沙利文。網上圖片

他認為每項運動都有其獨特的挑戰,每個運動員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難題,桌球更強調「個人」和「等待的過程」,桌球球員必須接受自己只有一部分控制權這個事實,通過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模式,管理好情緒,打出自己風格和水平才是最好的。

彼得斯透露自己從小就喜歡桌球,小時候家裡有一張小型桌球球台,所以很早就會打球。但他承認自己沒有天賦:「就像我對所有和我共事的人說的那樣,『你只能盡力而為,好好享受吧』。而我做到了!」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