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教你點同「黑洞」打卡 原來《Interstellar》個黑洞係真o架!

白馬非馬 @ UPower

(小編傻的嗎?)

相信大家都已經睇過「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在這張照片公佈之前,全世界可以話係翹首以待,天文愛好者更是直接「高潮」了,不過等真正的黑洞照片公佈之後,睇完又覺得有少少失望,因為真係唔夠清晰,睇得唔過癮。不過大家都唔使擔心,因為其實這張照片中的黑洞「造型」同史詩級電影《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中的黑洞極其相似,如果覺得睇真實照片唔過癮,可以一齊重溫《星際啟示錄》的黑洞片段。

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AP圖片)
電影《星際啟示錄》中的黑洞片段(網上圖片)

如果重溫電影片段都唔過癮,不妨一齊睇下YouTube頻道「Veritasium」的解釋吧。主持人用道具解釋了黑洞的照片影像,條理清晰,簡潔易明,記得開埋中文字幕!

4月10日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亞哥、中國上海、中國台北、日本東京和美國華盛頓)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這個重大科學成果。其實這張照片不是科學家們最近幾日才拍攝的,而是早在2017年已經開始拍攝啦!雖然黑洞的照片不是很清晰,但大家一定要為科學家的努力而鼓掌,因為用手機自拍好容易,但拍攝宇宙天體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一齊嚟「黑洞Q&A」,了解多啲關於黑洞的知識吧!

黑洞是什麼?

根據愛因斯坦重力場方程式(Einstein field equations)的計算,如果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中的一點,其質量和密度都會變得無限大,這個點也被稱為「重力奇異點」(Gravitational singularity)。在這個奇異點會形成時空扭曲的「視界」(Event horizon),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就連光子(光的基本粒子)也無法逃逸。

關於奇異點的預測,早在1916年已經被提出,不過直到1967年,普林斯頓大學核物理學家John Wheeler才在一場講座裡首次使用了「黑洞」(Black hole)這個詞彙,這個詞也並迅速成為天文學界最重要的詞彙之一。

愛因斯坦(網上圖片)
普林斯頓大學核物理學家John Wheeler(網上圖片)

既然看不見,如何為黑洞拍照?

雖然科學家看不到黑洞的本體,但可以一直追溯到光子消失的「視界」,這也是我們能「看到」的極限,即通過黑洞的邊界來觀察它。

黑洞周圍也會存在一些發光的現像,比如黑洞在吞噬周圍的恆星時,會將恆星的氣體撕扯到身邊,形成一個旋轉的吸積盤(Accretion disk)。另外,黑洞也會將吸積的氣體沿轉動方向拋射出去,形成噴流。

吸積盤和噴流都會因氣體摩擦而產生明亮的光線,以及其他頻段的輻射。

黑洞的吸積盤和噴流(NASA圖片)

如何在宇宙中尋找黑洞?

科學家們可以通過黑洞對周圍天體的影響來間接地觀測它的存在,尤其是它巨大的引力造成的時空扭曲。其次,黑洞周圍的吸積盤和噴流都會產生發光現像和輻射,可以藉助這些來觀測。最後,黑洞與其他天體或另一個黑洞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大量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這也可以探測到黑洞的存在。

宇宙中存在很多黑洞嗎?

人類探測到的第一個引力波信號,就是由雙黑洞並合產生的。根據理論計算,銀河系中應該存在上千萬個恆星量級的黑洞,現在得到確認的只有20多個。

而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強有力的黑洞天體是1964年發現的天鵝座X-1(Cygnus x-1),距離地球約6000光年。天鵝座X-1有一個正在被它吞噬的伴星,但伴星的質量卻比它本身的質量更大,以至於一度引發廣泛的爭議,令天鵝座X-1是否黑洞的問題懸而不決,已故物理學家霍金也曾為此打賭但輸掉了。科學家們後來測量得天鵝座X-1的質量約為14.8個太陽,視界半徑300公里,應該是一個「胃口」非常小的黑洞。

天鵝座X-1(網上圖片)

今次拍攝的主角是哪個黑洞?

主角是兩個超大質量黑洞。一個是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一個位於室女座的M87星系中心。雖然銀河系中有距離地球更近的恆星級黑洞可以拍攝,但拍攝這兩個目標黑洞能獲得更清晰的照片,因為它們的視界從地球上看足夠大。雖然足夠大,但其實也跟在地球上拍攝一顆放在月球上的橙一樣,難度非常大,而且拍攝出來的照片視覺效果也可能不夠清晰。

科學家們很早已經發現幾千億顆恆星圍繞著銀河系中心轉動,所以推測在銀河系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的天體。根據計算,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的質量大約相當於400萬個太陽,視界半徑約2400萬公里,它距離地球大約2.5萬光年(約24億億公里)。至於室女座的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則達到了66億倍太陽質量。

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NASA圖片)

黑洞要用什麼器材拍攝?

全球望遠鏡組成陣列,聯合觀測,組成一個有效口徑等於地球直徑的「大望遠鏡」,才能拍攝出黑洞的照片。這個虛擬的大望遠鏡叫做「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一共由全球8台天文望遠鏡組成,這些望遠鏡曾在2017年4月聯合觀測了兩個黑洞目標。

「事件視界望遠鏡」(網上圖片)

為何2017年拍的照片,直到2019年4月10日才公布?

拍攝黑洞非常困難,「洗」出這些照片更難。「事件視界望遠鏡」其實並非單純去拍攝,還需要結合很多數據,經過復雜的天文學計算處理。當中部分缺失或模糊的影像,科學家們還需要靠「拼圖」來令其更清晰。

電影《星際啟示錄》中的黑洞片段(網上圖片)

最後終極問題:

黑洞會死嗎?

小編唔知。

黑洞的終結是什麼?

問Google大神或者你的天文學家朋友。

跌入黑洞會點?

重溫《Interstellar》或者問Cooper(電影主角)。

Tagged: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