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改建成圖書館 成真正「泡書」之地
館內分為泡書區、澡堂區及戶外花園三大區域。
雖然疫情期間難以外出旅遊,可是愛書人得知世上有好的閱讀空間亦倍感開心。文化氣息濃烈的台灣,有不少藝文場地,就像上月初開館的「不只是圖書館」(Not Just Library),就是台北最新的寫意閱讀空間。
這個「不只是圖書館」由古蹟松山菸廠澡堂改建而成的地方,整個空間滿溢懷舊風格,浴池更被改建成下沉式閱讀空間,瀰漫濃濃書香,走進去,真有一種「泡書」的風味!

安坐泡書區中央的下沉式閱讀座位,可感受沐浴書海的快感。

像借書卡的門票,印有台灣創作人的推薦書單。
位於松山文創園區的「不只是圖書館」,由台灣柏成設計及太研設計合力操刀,利用書籍、氣味、植物及陽光,築構出一個五感閱讀體驗場地,館內除有過百種台灣及海外的著名雜誌及獨立刊物,更有兩萬本以建築、服裝、藝術、工業及平面設計等以設計為主題的書籍。

不只是圖書館位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
館內最教人耳目一新的,還是以「泡書」為題的創新概念。原來圖書館是由松山菸廠北側的澡堂古蹟改建而成,據說當年菸廠員工為洗掉身上的菸草氣味,都會來到澡堂沐浴,經過塵封半世紀後,澡堂再次對外公開,卻已變身成為讓人沉浸書堆、洗滌心靈的閱讀空間。
曾經到訪日式澡堂的朋友,大多知曉澡堂內的洗澡、入浴及休息等程序,原來「不只是圖書館」正以這個「澡堂」概念,把館內分為泡書區、澡堂區及戶外花園三大區域,並以泡書區的澡堂氛圍最吸引訪客目光。因為整個泡書區除被書籍圍繞,中間更闢有猶如偌大浴池的下沉式閱讀區,放滿藏書及圓桌,到訪者只要跨入「浴池」安坐,即有置身知識海洋中浸浴的滋味!

館內藏有兩萬本設計圖書及上百種雜誌刊物。

澡堂區的半圓形浴池,現成為展覽區域。
澡堂區同屬館內亮點,這裏保留着當年日治時期的通風天井、花磚及窗框等歷史痕跡,雖說部份磚瓦刻意不加修飾,維持殘破的韻味,然而結合水泥天花及具設計感的新式照明設施,卻予人一派時尚的文青氣息。值得一提是位處中央的半圓形澡池,不但可作為懷舊點綴,更是展示書籍及設計精品的展覽空間,可謂別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