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暑期工陷阱(下)
面對這些暑期工陷阱,青年人應小心檢查合約內容及不要隨便簽署任何文件。簽署合約文件時需細閱所有條款,如有不清楚地方,不要立刻簽約並可要求帶走合約詳細研究,更不要簽署任何關於銀行授權書的文件,免招損失。
其次,青年人不要隨便繳交款項及交出個人資料文件。正當的招聘公司不會要求求職者預先繳付任何費用,並要問清楚收取款項的用途。以及不要將個人資料文件,如身分證或信用卡等,容許任何人帶離你的視線範圍。

(資料圖片)
再者,青年人應提高個人警覺並留意工作性質與廣告及面試過程是否相符。不要輕易相信「薪酬高、無須經驗」等招聘廣告,並要留意面試地方與廣告所述是否相同,如在面試過程中被游說進行買賣或層壓式的推銷工作,應斷然拒絕並不可簽署任何文件。
另外,青年人應參與具規模的招聘會。青年在首次求職時,應多參與大型招聘會,吸取經驗。由於具規模的招聘會,僱主或公司須通過審核程序,青年誤墮求職陷阱的機會較低。此外,青年人接受外地短期工作時,應小心檢查其他人提供的行李。當在外地短期工作時,盡量使用自己的行李箱。假如離境時有人藉詞把行李交給自己辦理登機手續,或者在旅途中被要求更換行李箱,應小心檢查行李箱內的東西。
青年民建聯建議勞工處考慮設資料庫,公佈曾發生欠薪及違反勞工法例的僱主及公司黑名單。由於青年人擅長使用網上科技,勞工處亦須與時並進,研究設資料庫,讓欠缺求職經驗的年青人,在網上查閱公司或僱主過去是否曾涉及任何拖欠薪金,或違反任何勞工法例,這有助大大減低青年求職者墮入求職陷阱的情況。
其次,我們認為勞工處及警方應善用社交網站進行宣傳,拍攝動畫短片並上載至互聯網。過去勞工處及警方一直有進行各項的宣傳工作,提醒青年免墮暑期工求職陷阱。一般的宣傳小冊子、專題網頁及大型戶外電視屏幕播放宣傳可依舊進行,惟應加大力度進行宣傳。現時年青人慣用社交網站,警方可考慮在各社交網站發放動畫短片,提防各種求職陷阱的詐騙行為,相信較以往更能吸引青年眼球,提醒他們提高警覺。
最後,政府應加強協助在外被捕的港人。政府應加強協助在外被捕港人,例如推薦律師、翻譯員和醫生,幫助被捕港人進行訴訟或尋求醫療救助、協助尋找懷疑遇險或被拘留的香港居民。
顏汶羽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