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房屋問題 方能對症下藥

顏汶羽

顏汶羽,33歲,擔任民建聯副秘書長及觀塘區議員,正修讀嶺南大學經濟學博士課程,一直對政策研究深感興趣,專注於青年、教育、人力資源、培訓及就業議題。

近日,居屋的申請人數再創新高,證明香港市民對「上車盤」的強烈訴求。實際上,這個數字是政府自行造成的。政府將居屋的售價由市價的七折減為五二折,令「入場」的門檻減低,更多香港市民可以入紙申請。可是,實際的居民出售供應數量是沒有增加的。此令更多需求量被造成,但供應量不變,錯誤地製作出更多「失望者」,真正受惠於居屋政策的人數是沒有改變的。

可是,這製造了幾個負面的效應。首先,因為降低門檻而成功入紙申請的居民,其收入及資產應比原可申請的香港市民為低,其抗風險的能力也應較弱。一旦香港經濟下行,其變為「負資產」時的財政壓力比較早前的低。

資料圖片

其次,更多香港市民期望能申請公屋,會令他們不進入私人樓宇市場,影響了私人市場中的中小型單位的需求。這亦令樓市的流動速度減輕,在連鎖效應下,令樓市出現換樓次數減慢,有機會出現樓宇階梯斷層的情況。

第三,居屋作為政府干預樓市的其中一個重要措施,經常出現變動,會令極為敏感的樓宇市場出現觀望的態度。除非政府的居屋供應量有同步的供應上升情況,否則在創新高申請人數下再調低售價是製造更多置業失望。

香港樓市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政府對樓市行的每一步都有極為嚴重的影響。政府應反思政府自己對樓市的定位和角色。筆者認為政府應要確保香港市民有最基本的住屋供應,解決市民的住屋需要。對於置業的需求,筆者認為政府應協助香港市民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令其薪酬可以儲備首期及供樓。例如推出更多共享性的青年宿舍,令青年不用輪候單身人士公屋,亦可有獨立生活空間的同時,減低房屋租金佔收入的百分比以增加其儲蓄率,以備日後置業之用。

同時,透過土地供應來控制不同種類的私人樓宇市場的供應量來調控樓市,避免出現無理由的過熱情況。相反,不應調低居屋、綠置居、首置盤等入市的門檻,製造一個不必要的樓宇政策的不穩定性。

顏汶羽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