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電騙 小心受騙

顏汶羽

顏汶羽,33歲,擔任民建聯副秘書長及觀塘區議員,正修讀嶺南大學經濟學博士課程,一直對政策研究深感興趣,專注於青年、教育、人力資源、培訓及就業議題。

在過去4個月,香港已有82名學生成為假冒內地官員電話騙案的受害人,失財超過760萬港元。近年,電話騙案成風,而且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青年民建聯提醒學生要提防電話騙案,小心受騙。

警方在過去4個月內,接獲假冒官員電話騙案共有138宗,當中82名受害人為學生,單一損失最多的是一名內地來港讀大學的一年級女生,被假扮公安的騙徒指她牽涉內地刑事案件要求提供銀行戶口資料,她誤信後提供相關資料,然後4天內遭提走戶口內近百萬存款。另一方面,年紀最輕的是一名14歲女學生,接騙徒來電指她違反內地法例後匯了2.7萬港元至一個內地戶口。

過往也有騙徒假扮速遞公司職員致電事主,訛稱郵遞包裹被內地公安扣查,藉以指示事主到虛假網站,輸入個人銀行戶口資料等,以盜取事主之銀行戶口存款。

設計圖片

騙徒的其他手法還包括假扮信貸中介職員,聲稱可為事主向銀行申請低息貸款,事主卻反被收取高昂顧問費;或向事主聲稱樓按已逾期還款,要求事主轉按到其他信貸公司云云,類似電話騙案的個案不斷增加。

因此,青年民建聯作出呼籲。市民切勿向陌生人透露銀行帳戶號碼及網上理財密碼、切勿胡亂登入任何以手機訊息發出的網站連結、切勿向來電者透露子女、親戚或朋友的名字。同時,內地執法人員絕不會透過電話或網上要求市民提交個人銀行戶口等資料,市民如懷疑遇上「電話騙案」,請即報警求助。

過去幾年,青年民建聯要求警方及保安局加強與電訊管理局商討新方法,包括研究讓市民手機查看對方來電是否由網絡電話打出;加強宣傳及教育市民預防各種新式的電話騙案手法,例如可考慮在各社交網站發放動畫短片,提防各種電話騙案手法,相信較以往更能吸引青年眼球,引起效果更佳的警覺;加強檢控違規中介或信貸公司。警方亦可考慮邀請知名人士協助宣傳及教育工作,令傳播得更快、更有效率,令香港市民可以提高警覺,免遭損失。

青年民建聯亦在較早前與警方到大學區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希望青年人如果遇上疑似個案,要與家人或可信任的人士商量,更要舉報,以免更多人受害。政府亦要加強打擊、宣傳及教育,令電騙案件在可控範圍。

顏汶羽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