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停、想一想

Jack

鄧駿暉(Jack)前新聞工作者,誤打誤撞走進教育,主要教導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完成幼兒教育碩士及輔導碩士課程。不敢說作育英才,但希望幫助更多孩子。

聖誕將至,預祝大家聖誕快樂!每年12月,我都會參觀《學與教博覽》,這個大型教育博覽會為期三天,有超過350個展位與240場專題演講,主題涉及電子學習、創新科技教育、STEM與創客教育、特殊教育需要、幼兒教育等,可說是包羅萬有。

網上圖片

今年時間不多,只能參與數場專題演講,其中一場是關於幼兒攻擊行為的介入方法,講者是教育大學的劉怡紅博士。在日常教學中,我遇到過幼兒在課室內打架,作為導師的我往往先控制學生行為,但卻未能深入了解孩子發脾氣或攻擊同學的動機。

劉博士提到兒童攻擊行為分為三類,包括身體、語言和關係的攻擊,所謂「關係」攻擊是指孩子說別人壞話,又或者說︰「我叫小花唔同你玩!」家長和教師常常忽略這些關係上的攻擊行為,但它們卻會影響幼兒的社交和情意發展。

網上圖片

幼兒行為外顯、直接,想說甚麼就說甚麼,想做甚麼就做甚麼,成人較為容易觀察,因此幼兒階段是介入攻擊行為的黃金時間,隨着兒童年紀漸長,他們的行為變得內斂,成人要留意和介入就困難得多。

劉博士提出,要介入幼兒攻擊行為,師長與孩子要先建立良好關係。我想這點十分重要,試想想學生在教室發脾氣,教師都會馬上制止和懲罰學生,記得有一次,我跟一班高小學生討論平日在課室的表現,他們不約而同地說,老師常常提醒他們要安靜、守秩序,但當有同學不聽話,老師就會高聲大叫,同學們說︰「最嘈那個根本就是老師!」

網上圖片

如果成人也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停一停、想一想,平心靜氣地處理學生的問題和困擾,兒童怎能學好管理自己?有何方法介入幼兒攻擊行為?下次再說。

Tagged: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