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風雲」叱咤羽壇 傅海峰以衛冕惜別奧運
里約奧運會羽毛球項目,「重砲手」傅海峰成功在男子雙打項目中衛冕,亦為中國羽毛球隊奪得今屆奧運的首面金牌。賽後傅海峰表達了對奧運賽場的不捨,想到自己可能無法再效力國家隊,他不禁掩面落淚。回想過去十年,從叱吒羽壇的「風雲組合」,到重組拍檔後的狀態低迷,再到衛冕奧運冠軍,個中勝敗與得失、艱辛與快樂,只有傅海峰一個人知道。

傅海峰是廣東揭陽人,6歲開始隨身兼教練的爸爸學打羽毛球。1998年入選廣東省羽毛球隊以前,傅海峰每日都早起和爸爸一起去訓練。爸爸對兒子非常嚴格,希望培養他吃苦耐勞的精神。每次兒子不聽管教或者訓練偷懶,都會被嚴厲懲罰。而倔強的傅海峰也常常不服氣,故意和爸爸作對。

然而正是倔強的性格和不服輸的精神,令傅海峰成為了中國隊男雙項目中的最強「重炮手」,並站上了奧運的最高領獎台。起初傅海峰並非雙打選手,入選國家隊之後,他和隊友蔡赟組雙打。蔡赟性格外向、主動,而傅海峰則較為內斂。性格截然不同的兩人初時不僅沒有默契,而且經常因為性格不合而有爭吵。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兩人才發現對方與自己是真正天衣無縫的好拍檔。

蔡赟是中國隊男雙中最天才的前半場選手,網前意識好、球路佳,為後半場負責進攻的傅海峰創造出最大的得分機會。雖然屢被對手用「平抽擋」的打法針對,兩人依然配合默契,互相彌補缺點和不足,成為叱吒羽壇的四大男子雙打組合之一,更被賦予一個霸氣的稱號—「風雲組合」。

北京奧運遺憾摘銀牌之後,「風雲組合」經歷短暫的拆散和重組。分拆的傅海峰和蔡赟帶新人訓練,在實戰中磨練了各自的不足,再重新組隊時,實力更為強大,成就了2009年至2012年世錦賽和奧運會的四連冠,稱霸羽壇。

倫敦奧運後,隨著「風雲組合」的解散,33歲的傅海峰成為了中國羽毛球隊最年長的球員。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原本可以選擇退役,做一份輕鬆的工作,但他對羽毛球的熱愛與執著,讓他堅持打到里約奧運。他說「這20多年羽毛球已經成為了習慣,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比賽要打,每一年還有湯杯、蘇杯這些比賽,從小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一旦停下來就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

傅海峰要再征戰奧運,就需要尋找新的拍檔,一切從零開始,最後他和混雙選手張楠組男雙。張楠打混雙出身,一時較難適應男雙比賽的快速節奏和力量感。他球風偏軟,這令傅海峰更需要猛烈進攻對手,縱使體能已大不如前,也咬緊牙關不斷在後場躍起殺球。

兩人經過磨合期,比賽成績也不錯,但始終不夠穩定,相比「風雲組合」,要獲取足夠的奧運積分更為困難。2014年的湯姆斯杯羽毛球團體賽,傅海峰和張楠組合擔任隊中第二雙打,然而他們連上場的機會也沒有,就在半決賽上以直落0:3輸給日本隊。
10年來首度無緣湯姆斯盃冠軍,傅海峰當晚在酒店房間內痛哭。他事後回憶說,這麼多年來的比賽,從未試過如此失落。四個月後的亞運會團體賽,中國隊在第二男雙中祭出奇兵,重組「風雲組合」。雖然他們奮力搏殺,將團體賽的比分扳回平手,卻依然輸了最後一場,無緣團體賽金牌。

此後「風雲組合」成絕唱,傅海峰與張楠一起奮戰各大賽事,爭取獲得里約奧運的入場券。面對困難時,傅海峰總會鼓勵張楠說:「別怕,我們都是奧運冠軍,相信自己肯定沒問題。」里約奧運前近半年時間,他們都在各大賽事中鎖定四強席位,逐漸成為中國隊中發揮最穩定的男雙。
里約奧運中,中國羽毛球隊表現不佳,女子項目全軍覆沒,最有希望的混雙組合也未能進入決賽。奪金的重擔落在男雙組合的肩膀上,傅海峰和張楠不負眾望,與馬來西亞組合鏖戰三盤終獲勝。傅海峰成功衛冕,也為中國羽毛球隊奪得里約奧運中的首面金牌。

不知不覺間,傅海峰已經參加了四屆奧運,對於一個33歲的老將而言,很難再堅持多四年參加下一屆奧運。他對奧運的堅持與同樣是老將的林丹不同,他希望再奪奧運冠軍,證明自己的實力與價值,而他也如願以償了。
傅海峰賽後接受採訪時,被問到今屆奧運奪冠與四年前有何不同感覺,他難忍淚水,慟哭說:「我覺得很不容易,這個舞台可能離我越來越遠了,我不知道後面還有沒有時間再去為這個隊伍付出,我沒時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