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BMHK街場4打4圓滿結束 男女混戰迎來意外收穫

蘇顯博 @ UPower

睇半場4打4,其實都好刺激,尤其係進攻節奏更快、鬥搶分,令人喘不過氣。

在香港籃球街場,多半出現的是半場3打3或全場5打5的比賽,然而卻很少有4打4的比賽。有見及此,本地球衣公司BMHK決定推出首屆街場4打4的賽事,讓熱愛鬥波的球員們參賽。首屆比賽共有10隊,當中有兩隊為女子隊,有別於其他比賽,這項賽事出現了男、女隊同場對賽的場面,其中一隊女子隊Chaser即使鬥兩隊男子隊均落敗,但卻得到新體驗,隊員歐世怡坦言滿意比賽:「沒有想到分數都接近。」

歐世怡(本網記者攝)

雖然這次街場4打4是由一間球衣公司創立的比賽,但是準備卻絕不馬虎,主辦方請來有專業資格的球證當評判,確保公平公正。比賽時間總共20分鐘、分兩節每節為10分鐘,進攻時間為12秒,意味著每次進攻需盡早決定策略。另外與其他比賽不同,也就是會有男、女對抗的場面,即全女子隊大戰全男子隊。

本網記者攝

「我們很少打街場比賽,而我們三隊對手都是男生,沒有想到分數是是這麼接近。」歐世怡說。她們一共打了三場比賽,比賽成績為三負,當中最後一場對太和之友以32:54落敗。面對男子隊,她們倒沒有氣餒或退縮,反而更夠膽硬闖、搶進攻籃板、又有切入及射球。「很多球都是輸自己,好像第三場只是輸幾分,如果自己把握到,有可能會贏。」

本網記者攝
本網記者攝

這個賽事屬首屆,而歐世怡指是由一個隊友發現並報名參賽,不過並沒有想過會有女鬥男的場面,雖然有點錯愕,但結果卻不俗:「看到是全港第一次4打4比賽,便很『盲舂舂』地參加比賽,完全不知道是男女混合,以及全男隊也可以。不過結果都是可以接受,因為我們參加了這個比賽,讓很少打街場的隊員可以因比賽碰撞多一點,練大隻一點都是好事。」

本網記者攝

Chaser這球隊多數是參加其他私人聯賽,然而有趣的是,她們與是次比賽的主辦方BMHK亦有淵源,因為她們在參加其他比賽時,同樣都是於主辦方處訂製球衣:「我們那一隊的球衣是由我聯絡主辦方去買,剛好昨晚我們在想對全男班要如何打比賽時,他們便來宣傳,傳來訊息叫我們參加三分球比賽及中段的遊戲,我才知道是他們主辦比賽。」

本網記者攝

「如果有第二屆,我們會再參加吧。他們說第二屆會男女分開比賽,我們先聽著吧,應該會再參加。」歐世怡笑一笑,又說:「好玩!」不過為何一間本地球衣公司BMHK決定「踩過界」搞比賽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是一群愛打球的年輕人。

本網記者攝

「始終是做球衣的,一開始是很喜歡打球才開始,也想推廣多一些籃球,所以就做了4打4。」比賽主辦負責人何啟賢說。當然,在公司角度而言,也就是為了測試新球衣:「特別是在這炎天氣,他們沒有投訴衣服很焗,已經很好了。」

何啟賢(本網記者攝)

就如首段提到,對街場來說,3打3及5打5更普遍,為何會選擇辦4打4的比賽呢?原來答案就是因為上述兩款方式太普遍:「其實愈來愈多人在街場打4打4,而5打5及3打3則太多比賽,沒有新意。不知道是甚麼原因,或許在美國傳來了(4打4的風氣),我們當作是新噱頭,嘗試多一款比賽。」

本網記者攝

舉辦一個包含10隊的比賽,其實絕不簡單,尤其是他們人手不多:「有很多事情想到要怎樣做時,但實行上卻很需要時間,特別是夜晚才能一起商討,幾個人去夾的話,這些細節最麻煩。」然而為了辦得成比賽,也要催促自己:「我們主要有三個人,分工時有人做場地設置、有人負責營銷、有人做球衣的物料,時間上都很緊絀。」最終他們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去辦好一切。

本網記者攝
本網記者攝

男、女球員混戰,可以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始終男、女在實力、體格上有別,而這未必是主辦方的原意。不過在看畢比賽後,反倒有意料之外的收穫,這都是令他驚訝的事:「看到她們自己打完比賽後都開心,不會覺得男跟女打完比賽後很辛苦,這都不在預期之內。」

本網記者攝
本網記者攝

會有第二屆4打4比賽嗎?何啟賢未能有肯定的答案,但就直言如果再辦,男女混戰的模式將再作改善:「我們會辦好分組,始終男女一對壘時便失衡,亦想大家玩得開心。未來可能讓5人報名,3男2女去報名,同時盡量安排一定要有1個女生落場,平均分配,安排好一點。」

本網記者攝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