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新方向

Jack

鄧駿暉(Jack)前新聞工作者,誤打誤撞走進教育,主要教導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完成幼兒教育碩士及輔導碩士課程。不敢說作育英才,但希望幫助更多孩子。

「有教無類」是我的教學原則,新聞工作出身的我,偶然踏進「教育」這個領域,改變了我對兒童和教育的看法,希望以後能在《Upower》跟大家分享我的一點意見。

近幾天最熱門的親子話題,當然是教育局推出新的幼兒教育指引。為了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幼稚園學生的學習步伐愈來愈早、愈行愈快,K1要數數、讀字母、寫字都不出奇,更誇張的是K3要做剪報和閱讀理解,我見識過有幼稚園要求K3學生寫週記,最少要寫100字。

資料圖片

教育局事隔十年更新幼教指引,建議不應安排幼兒班(K1)學生執筆寫字,低班(K2)和高班(K3)幼兒亦不應進行機械式抄寫及計算活動。當局亦提出,小一生入學初期不適宜透過默寫或紙筆評估,同時不應要求學生背誦或強記大量學科知識。

我認為新指引整體方向良好,但學校又會否遵守?教育局官員在記者會上說,幼稚園平均每隔約六年就要接受當局質素評核,如果有學校未有遵從指引會先勸喻,屢勸不改或未能通過評核,就會把幼稚園剔出免費幼教計劃,我認為這種安排成效有限。

網上圖片

問題癥結在於心態,包括家長和教師,雖然大家都提倡「愉快學習」,說要為孩子提供沒有壓力的成長環境,但「唔想輸」的心魔怎能輕易放下?有家長團體明言反對一刀切規管,認為要尊重孩子個別能力和興趣,不應局限他們的發展。

我認為教育的大原則,是要提升整體人口素質,孩子從學校學到基本知識就足夠,家長想孩子「更上一層樓」,那就自己安排他們去學習好了,既然要尊重「個別」差異,那麼就不要揠苗助長,將標準提得太高,要能力較遜的學生「死追」。

網上圖片

教育局提出小一初期,不適宜進行默寫或紙筆評估,同樣引來小學校長反對,認為缺乏這些評估,就難以知道學生能力,這種說法同樣令人搖頭。評估一定要用紙筆嗎?教師從日常課堂活動和觀察,亦能了解學生能力。智力測驗亦不會只考學生書寫能力,非語文能力同樣能反映學生表現。為甚麼要執着於默書和考試?

15年免費教育即將推行,幼兒教育將迎來新發展,教育局推出的這份指引,最終會否變成「無牙老虎」?能否改變幼稚園的操練文化?我的信心真的不大。

Jack 鄧駿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