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有多難?

Jack

鄧駿暉(Jack)前新聞工作者,誤打誤撞走進教育,主要教導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完成幼兒教育碩士及輔導碩士課程。不敢說作育英才,但希望幫助更多孩子。

上期講到新年定立新目標,回想年幼時我們的目標直接︰吃、玩、睡,孩子肚餓時會哭,眼睏了就想睡,目標明確,而且誓要滿足才罷休。根據精神分析學派的佛洛依德所說,我們的「本我」是由享樂原則支配,多等一秒都不行。

網上圖片

隨着年歲漸長,我們多了思考,對於自己想要甚麼?多了一重思考。經歷父母、老師、社會的教育和規範,我們知道遵守規則和禮節,理解到有些東西想要,有些行為想做,但於禮不合、於情也不合,所以會暫時收歛起來,或者轉個方式去滿足。這是必然的現象,我們從中學到個人道德和學懂規範,成為一個符合禮教的人。但如果我們過多隱藏,就可能喪真正我自己。有時,令我們失去自我的人,正是身邊最親密的父母。

身邊見過不少人,自小就在強勢的父母管教下成長,出言羞辱、「藤條炆豬肉」都是家常便飯,我問過一些孩子,對於被父母打有甚麼看法,他們說︰「抵打囉!阿媽話我哋衰格!」他們想媽媽打你嗎?「OK呀,因為我哋衰格嘛!」孩子說得輕鬆,但我卻深深感到他們的傷痛。

網上圖片

父母以為「棒下出孝子」,但高壓的管教卻傷透了孩子的內心,將他們內心的自尊撕碎,他們否定自己的價值,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孩子可能認為不論自己做甚麼,都不會得到父母關心,們不如故意做壞事,希望博取父母一刻鐘的關注,結果走上了歪路。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他們都會充分感受得到,家庭是給予我們愛護、支持的地方,如果無法在這兒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孩子又怎能健康成長?

Tagged: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