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球.人】第一代華將梁勇傑見證七欖賽22載變遷

matthewli @ UPower

(本網記者攝)

香港第1代欖球華將梁勇傑(Rambo),由1995年開始參與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工作至今已有22年,見證著賽事邁向專業化、本地化,如今他雖然不再是「欖總人」的身份,但每年仍與本地欖球愛好者為賽事出力,只為多年來已經與這項盛事建立了感情,更自豪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運作、組織在國際間樹立了高規格的標準。


曾在香港欖球總會工作、之後加入國際欖總到內地推動欖運發展,現已回港工作的他成為Major Event Upcycle計劃的推手,宣揚環保理念,今屆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就與欖總合作推動環保,同時也以義工身份擔任賽事經理,管理1支類似總務性質的團隊,為賽事運營大小問題「救亡」。

紀念品銷售也是賽事管理的環節 (本網記者攝)

自言是義工團隊「判頭」的Rambo,過往在欖總工作時試過在賽事期間統籌16個部門、管理450名義工,今屆賽事就負責管理在草地的表演環節及統籌與球員、裁判相關的安排。「雖然是義工,但我們都是專業的。」Rambo管理的團隊全部是欖球員,正職有司機、消防員、佈景搭建工、律師等,因著對欖球的熱愛及對賽事的感情,都義不容辭地請假參與賽事工作。「大家都取好少報酬,兩、三餐飯和衣服,每天早上6時半起工作,到晚上12時才離開,只為可以在賽事期間幫上忙,也是以另一個形式享受欖球比賽。」他說,工作可能好濕碎」。「但正是這些瑣碎事,可以解決到其他人處理不到的問題。」

賽事安排是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為人稱道之處 (本網記者攝)

由球員時代起,Rambo見證了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進步,由昔日各本地球會「湊合將個比賽做出來」,到今日各環節包括媒體、銷售、推廣專業化,更重要是賽事本地化。「我離開欖總時曾提出:如何可以將香港市民變得同這個賽事有關係,令香港人感到欖球不是一項外國人的運動。」今天,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除了比賽外,場外有派對、街頭表演、有遊戲,正如Rambo所言:「要令市民容易接觸、參與。」

(本網記者攝)

Rambo也稱,賽事為國際欖球界樹立了一個高標準:「可能其他地方做個『框』做得好靚, 但做不到香港可以做到的支援、服務。以迪拜為例,簡單如你想要一條電線,只會是『沒有』或你自備,但在香港只要你提出,我但會即刻想辦法解決,這樣就是頂尖水準了。」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