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德最樂

楊振耀

資深(知心)傳媒人。工作範圍遍及電台、電影、製作、海外及本地收費電視,及巴士電視流動媒體。對媒體嘅態度:參考過去,關心現在,推算未來。

今天避開低壓,且談兩宗好事。第一宗,係浸會大學推出「CARE舍堂村計劃」,透過捐款命名某些舍堂村的指定房間。所籌得善款,將用作支援校內,包括:家中第一代讀大學、有特殊學習需要,及南亞及東南亞至少數族裔的同學。過去為大樓及設施命名的不少,因為涉及頗大數額,募捐對象都集中於大企業或知名善長,今回以指定宿舍房間命名方式籌款,對象除了是個人,可以係某屆、某系甚至某班畢業同學;對象因應是次籌募款額不同,而變得更廣。亦因而聯系到更多不同的浸大校友。

匯集來自五湖四海受惠家庭,每戶帶來家鄉的一斤米,包裝成百家米送出,是筆者接觸過最有義意的紀念品。

因為命名籌款,配合剛推出的2018至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第八輪配對補助金計劃,即大學每籌得一元,政府會等額補助;超過6,000萬之後,則每兩元補助一元。無論如何,都能產生一定的摃桿效應。讓更多有需要同學受惠。

另一宗好事,則與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會相關。過去曾兩次參加基金會的內地活動,對內地先天性心臟病童的情況,算是有個簡單理解。至於讓受惠家庭能聚首一堂的夏令營活動,過去亦舉辦多次。今年有部份移師到香港舉行。一些年收入僅有幾千或萬多的貧困戶,連患上先天性心臟病子女,所需的幾萬元醫藥費也籌措不了,幸好得到基金會協助,得以重燃希望。他們能夠被邀來花花世界的香港一行,不啻是個終生難忘的回憶。

基金會服務十年,至今已有超過二萬四千病童及家庭受惠。出席今年夏令營分享的,有來自黑龍江的十九歲學生于靖雯。她把六歲那年受惠後,要當醫生回饋社會的志向,化成行動,去年成為牡丹江醫學院學生。幾年後就可以為社群服務。

助人除了可以改變個人,及其家庭的命運,也可以形成奇妙的蝴蝶效應,改變並回饋社會。正是積德最樂。

Tagged: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