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迷途的恐懼 視障學生挑戰大海出征新世界維港泳
勇氣+泳術,缺一不可!
海底的水清晰度不高,參加維港泳對視障人士是很大的挑戰,對於只有12歲的鄭旨軒,這次是一個挑戰自己的好機會。
水中的世界永遠都是帶點混濁,視力良好的人也不可能看清水底,對於新世界維港泳的參加者來說,每次都是個挑戰,而對於視障的參加者來說,難度就更大。今屆優悠組中,有一位年僅12歲的視障學生,即使將會身處茫茫大海,面對風高浪急,他都毫不畏懼,就為了挑戰自己。

鄭旨軒(本網記者攝)
這位視障學生名叫鄭旨軒,早於上屆他已有計劃參加維港泳,但當時膽色未夠,加上歲數亦未夠,故至今屆才能出征優悠組。「今年我覺得自己可以嘗試一下,之前跟爸爸去過海灘,游過數次水,試過游浪的感覺是怎樣,所以想試一下。」

本網記者攝
視障人士每個眼疾程度不一,而旨軒的「眼器官缺損」,就只能看清約2米內的事物,而且視覺「闊度」及「高度」也比一般人狹窄,故在大海中戴上泳鏡時,視覺還要更差:「我游了泳池這麼多年,突然間換成一個我戴泳鏡都看不到水底的地方,真的有點害怕。」

本網記者攝
「安全感真的沒有這麼多。」旨軒為了克服這個難關,當然要下海一試,就在半年前,他便跟著爸爸首度到沙灘游海,他指自己真的很害怕:「感覺好......你看人游海時,自己都不會知道怎樣,要自己去感受。我第一次去感受時,不知道要預備甚麼,就這樣跳下去,我怕浪會推我到別處,我又看不到、找不到岸在哪,又怕游錯方向這樣。」

本網記者攝
不過這個初體驗的結果卻是「喜多過驚」,由爸爸帶領著,游到浮台,感受海浪的帶領、浮沉,再從浮台跳下海,旨軒已經不感害怕:「爸爸讓我休息一會兒,我跳下去第二次已經少了(恐懼),開始沒有太害怕,接著便順暢地游下去。」與泳池比較,游海更要疲累:「浪啊、水阻大一點,就這樣推水都要大力一點才能去。」

本網記者攝
旨軒在年幼時開始習水,然而視障人士與一般人學游泳不同,就是不能用眼去觀察動作細節,只能用身、心去感受;另外泳池中沒有波浪,旨軒不需要太用力維持自己的平衝力及往直線衝,但海中卻不同,這令他花數個月去改變泳姿:「保持好腰的姿勢,最初練水時我做不到,經過一定時間訓練,固定好腰部,有浪的時候都不會被撞歪。」不是像一張白紙般學習新事物,而是改善原有的動作,這更困難。

本網記者攝
跳進陌生的深海、努力改善泳姿,如此努力目標就只有一個─挑戰自己、挑戰大海:「之前不夠膽,但現在覺得自己游水能力夠高,進步了幾多,就可以這樣做。」即使未必看清前路,就跟住人群去游:「我感受到浪,跟住大堆人群去游,反正是一起開始。」

本網記者攝
在深海中,任何人的視力都不足以望進海底,視障人士與一般人亦無異:「我們手跟腳都是正常運作,只是我們眼有事時,會游得慢一點,害怕撞到線及撞到牆。」對於旨軒的首個維港泳來說,要談目標還是太遠,重要的是上岸:「不知道浪有多大,影響有幾多,我不知道目標是怎樣,只是希望用最快時間回岸。」

本網記者攝

本網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