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人口增長政策

陳曉峰

律師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於本月十八日起,香港的法定陪產假權利由三天增加至五天。 相信額外兩天的假期不足以令到大家提高「生產量」,而這個福利,及增加四個星期產假的建議都需要社會另一部分人去「埋單」。

某大學教授在最近一次精闢的演講,預測到香港假如不盡快正視及解決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將有機會重蹈覆轍出生率一直低迷的日本在九一年開始「失落二十多年」的經濟發展機會 。

資料圖片

五十年代戰亂過後的香港有大量難民湧入,導致七十年代的「嬰兒潮」,為香港注入精力充沛的勞動人口,營造了香港在九十年代經濟蓬勃發展的輝煌時期。

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六十五歲及以上長者的比率,將由一六年的一成七,增加至三六年的三成一,令社會資源分配失衡,要極小撮的勞動人口去支撐著整個人均壽命更長的「銀髮」社會。

教授進一步從「不懂說謊」的數據中指出就算在港適齡夫妻現在繼續地努力做「生育機器」,第一批新生力軍至少亦需十九年後才達到工作年齡,所以只依賴「香港制造」是遠不能解救燃眉之急 !

「兩個就夠晒數」的家計會口號在七十年代街知巷聞,深入民心。 而另一邊廂,新加坡就致力歡迎外國的勞動人口輸入,令新加坡發展成為亞洲其中一個最頂尖的經濟體。

為促進經濟及生產力發展,合理引進境外人力資源注入本地勞動市場,連澳門、杜拜及傳統上保守的日本都在進行;為什麼我們這一代的香港人不能為下一代的幸福亡羊補牢?

筆者在這裡拋磚引玉,希望政府牽頭正視人力資源缺乏的問題,讓社會各界廣泛深入探討改善現行人口政策,對症下藥,引入 所需的適齡外勞,填補長期職位空缺,增強生產力,解決有工無人做的難題; 使之減低不合理的生產成本及降低昂貴的房屋建築造價,令市民可以較易自置居所,安居樂業!也望能吸納適合條件的外勞移民,留在我們共融、共建及共享的社會,一起在獅子山下拼搏,打造香港輝煌的將來 !

陳曉峰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ged: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