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Q&A】回望過去心裡懷著那份愛 港將楊秀美:準備好心態好 努力汗水終回報

白馬非馬 @ UPower

是什麼讓你為之努力和堅持?答案就是那個字。

接球、傳球、起跳、扣殺都乾脆利落、一氣呵成,她球場上展現著香港人的「拚搏精神」,這位「高人」在香港排球界幾乎無人不曉,她正是前香港女排隊長楊秀美(阿Mi)。身高1米82的阿Mi有身材高大的優勢,由副攻起家,亦兼任主攻及接應二傳,在港隊年資逾10年,教練關榮生不吝讚美之詞,評價這位愛徒是「香港女排第一『後二』」。

本網記者攝

阿Mi與排球的緣分在中學時結下,儘管學業繁重,但她仍然很向望和享受排球的訓練。付出了努力與汗水終得回報,2004年獲時任港隊教練郭健全賞識提拔,獲得代表香港女排出戰的資格。阿Mi對待排球的每一件事都非常認真,無論是練習和比賽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正是這份認真與執著,讓她得到更多上場發揮的機會,亦推動她成長為港隊的核心主力。阿Mi後來更辭掉文職工作,在教練的鼓勵下外闖去泰國打波,今年初告別兩年的泰職排球生涯,並宣告退別香港隊。

網上圖片

雖然離開了港隊,但阿Mi又怎捨得放下最愛的排球呢?她的一顆「排球心」尤在,從泰職回流後便重返本地球會,更表示如果有機會,都希望能執教香港的球隊,續寫自己的排球人生!從前線退下來,回頭看看,亦是感慨萬千,有機緣巧合,也有堅持不懈,才能書寫人生,無悔青春。阿Mi講起當年初初接觸排球時的情景也是感覺歷歷在目,眼見如今學界排球發展迅速,各學界球隊氣勢如虹,我們透過電話訪問,了解更多關於阿Mi的成長故事和心路歷程,希望能對仍在學界拼搏、熱愛排球的學生們有所啟發。

本網記者攝

Q:為什麼會與排球結緣?以前還喜歡什麼其他運動?

A:我以前讀培英中學的時候,學校有深厚的排球傳統,學校裡甚至有一層樓的牆上掛滿了學校在排球運動上獲得的榮譽,當時剛入學就覺得「哇!好犀利」,所以就想試一下玩一下,和幾個朋友一起參加了興趣班,之後就獲老師邀請加入校隊。小學時我其實喜歡打乒乓球,性格貪玩又喜歡有一大班朋友,所以中學其實是抱著好玩開心的心態去打排球。當時練習的每一個動作、每一種技巧都是新鮮事,本身自己是個執著的人,就會覺得一定要學識,喜歡挑戰自己,亦想做到別人做不了的事。

Q:訓練會唔會覺得辛苦?會影響學業嗎?

A:父母在學業上沒有給我很大壓力,自由度很高,自己對排球感興趣,所以對這項運動更投入。讀書不算出色亦不會很差,到了中三尾、中四時因為要代表香港青年隊比賽,就會更加沒有時間去讀書。很多同學可能會因為學業壓力而放棄自己的運動興趣,但我覺得打波都可以成為讀書的動力,畢竟無得讀書就無波打。中四中五時知道大專有大專聯賽,自己亦很想打大專的比賽,因為全香港的高手都雲集在此,所以有了「我要去打大專」這個目標,反而鼓勵自己更加俾心機讀書升學。

網上圖片

Q:覺得自己算是有天份的球員嗎?

A:我絕對好彩,因為天生比較高,人長得長對打排球其實有著數,發揮機會總會比別人多。不過人高不代表一切,因為高的人身體協調性未必好。而且即使人又高又協調,身體條件上有優勢,但對待運動、訓練的心態很差。即使有天分,亦不會成事。打排球有很多不同的位置和角色,二傳、快攻、攔網、發球、接發球、自由人,在不同位置能夠發揮自己的天份或者優勢才是最好的,並不一定要身材高才可以打排球,所以學生們不要埋沒自己的天份,要勇敢嘗試,去挖掘自己的潛質,亦不要浪費自己的天份而對訓練隨便應付,因為這不是人人擁有的優勢,應該好好珍惜。

Q:你是越練越開心的人嗎?有時會無心機進行重複的訓練嗎?

A:雖然練習訓練會是重複的,但我不會覺得辛苦和沉悶,因為態度亦非常重要。排球隊員在場上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角色,有時你作為二傳去練習一個新的技巧和動作,都可能會改變整個隊伍的打法,所以練習中並不會讓人覺得悶,因為每次練習的每一球其實都不同。重複一個動作可能要練習很多次,但在這種沉悶的重複中,其實是可以鍛煉和鞏固自己的意志。何況練習時有隊友陪伴,所以其實可以從中找到很多樂趣,最重要的是你面對訓練的一種積極心態。很多打排球的年青人一上場就想開波打比賽,覺得這樣才刺激好玩,認為每天重複練習很悶。但我覺得運動的樂趣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你要自己製造樂趣。譬如和隊友配合練習一萬次下手對場猜波,過程中其實可以和不同隊友交流心得,互相鼓勵支持,一齊達成這個目標和進步,本身就是很開心的事情。

網上圖片

Q:在自己打排球的經歷中,有遇到過「樽頸」嗎?

A:我記得中學畢業後,自己不再是青年隊隊員,也沒有加入大專代表隊、更沒有成為香港成年隊一員,那一段時間真的很迷失,一時失去了目標,練習時間也因此不夠,會自問「難道排球已經放棄了我嗎?」又會質疑自己「再怎麼練,也不會有人見到我。」這些想法當時很強烈,因為離開青年軍之後,就感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亦感到孤獨。不過就在這時,幸運女神眷顧了我,獲得寶貴的機會跟香港隊操練,然後才有了後來的發展。經過這段時間,我明白做人不能輕言放棄,不要拋棄自己堅持的練習。因為當時剛好是在一個球會中練習,雖然現場沒有什麼練習的氣氛,但自己仍會在旁獨自猜波,正好遇上當時的港隊教練。如果那一天沒有去練習,抱著逃避練習或者隨便練練的想法,其實就可能不會遇到這個被人挖掘發現的機會。所以要時刻做好準備,隨時捉緊這些機會。

Q:作為經驗豐富的女排運動員,你有什麼可以傳授給喜歡打排球的學生或後輩?

A:香港排球現時尚未職業化,所以如果學生有志於在職業道路發展,應該將目標擺近,一步步慢慢來,從學界代表隊到香港青年軍,先實現這些小的目標。如果能夠更進一步代表香港隊出戰,則到外國加入職業隊的渠道就會很多。大膽去嘗試和學習,總有機會來到。我的人生宗旨就是「沒有不可能的事」,所以從香港學生發展成世界級選手並非天荒夜談,最重要是自己練好、準備好,這樣才能把握住機遇。

網上圖片

Q:青年時代的偶像是誰?最欣賞她什麼?

A:我好崇拜日本的竹下佳江,她是日本隊的頭號二傳,身高不足160公分,防守和組織能力卻是世界頂級水準。以前經常上網找她的專訪、練習或者比賽影像片段來看,覺得她的故事引人入勝,印象非常深刻。

補充資料:竹下佳江在1978年3月18日出生於日本福岡縣北九州市,綽號「世界最小最強二傳」,身高159公分,扣球高度可達280公分。她1997年入選日本國家女排,並多次擔任隊長,整整為日本隊效力15年。她曾參加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和2012年倫敦三屆奧運會,在2010年曾率領日本隊勇奪世錦賽的銅牌,更是日本女排在2012年奧運奪下銅牌的重要功臣之一。她雖然身高只有159公分,卻沒有掩蓋她在排球場上的光輝。她在場上的價值不只是他所創造的驕人戰績、過人的排球技術,還是她帶給排球人的希望。她在國際級的比賽,面對眾多世界級的好手,依然能大放異彩,拿到「最佳球員」「MVP」的殊榮。

網上圖片

Q:對自己個人未來發展有什麼計劃嗎?

A:我現在仍有代表香港的球會參加一些國際賽事,退出港隊之後希望找到下一個興趣點,不排除會是運動以外的職業,但未來也不會放棄排球,希望可以將從排球中學到的運用到生活、工作中,但亦都會繼續在排球行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年輕人。排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她的。

Q:世界女排聯賽香港站,最看好哪一隊?

A:因為總決賽在中國南京舉行,中國隊可能在分站賽事中會策略性練陣容、練新人,所以香港站賽事未必會用盡主力上陣,有輸有贏應該很正常。除中國隊之外,看好意大利,因為意大利有兩個身材高大的實力選手,早前世界錦標賽亦贏過中國,所以意大利的比賽都有睇頭。

網上圖片

「FIVB世界女排聯賽2019」香港站賽事將於6月4日至6日假紅磡體育館舉行。

香港開電視和有線電視獨家播映本次賽事。開電視將直播所有中國女排與日本、荷蘭、意大利嘅精彩對戰。

鐘意排球嘅觀眾記得密切留意啦!

 

Tagged: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