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人類極限!「馬拉松王者」破紀錄如探囊取物
里約奧運金牌得主、肯尼亞的基柏祖治(Eliud Kipchoge)在意大利以2小時25秒完成了一場馬拉松挑戰、一場距離突破人類極限的2小時內完成馬拉松挑戰,僅差25秒。這場實驗性質的馬拉松,從賽道、出發時間、領跑、配速、補給等一切安排,都是為了突破2小時紀錄而設的,縱使最終結果不會得到國際田聯(IAAF)的認可,但基柏祖治的驚人成績依然值得他驕傲。

AP圖片
與擁有100米和200米世界紀錄的保特不同的是,基柏祖治並非馬拉松世界紀錄的保持者,但他憑借神一般的超穩定發揮稱霸馬拉松。2013年至今所出戰的8場馬拉松賽事中,他7次奪冠,僅一次屈居亞軍(2013年柏林馬拉松),而且是輸給打破了世界紀錄的跑手。他最慢的成績是2小時5分30秒,最快的5場比賽平均用時更是達到恐怖的2小時4分1秒!
基柏祖治因出色的成績,囊括了馬拉松界的所有最高榮譽:國聯田聯(IAAF)年度世界最佳運動員提名,國際馬拉松和長跑協會(AIMS)頒發的「年度最佳馬拉松選手獎」,以及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MM)年度積分王。基柏祖治在去年里約奧運中如願以償獲得了金牌。他曾多次表示,自己非常渴望這枚金牌。

AP圖片
1984年11月5日,基柏祖治出生在肯尼亞西部Nandi區的Kapsisiywa,一個距離「世界跑步之都」Eldoret只有幾十公里的窮鄉僻壤。他還分別有兩個哥哥、姐姐,由當幼兒園老師的媽媽獨自一人養大,家境相當貧困。在他尚未成為馬拉松王者時,已經是5000米世界青年紀錄保持者、奧運季軍、世錦賽冠軍了。掙到的獎金令他可以在老家為媽媽起一座新屋,亦在Eldoret為自己起了一座,還買了一部農夫車。
基柏祖治的長跑經歷在同時代的東非跑手中非常典型,他說:「我上小學時,每天上學要跑步四次,單程五六公里。我總在跑步,因為時間有限,如果不跑的話時間就不夠用。」所以他在學生時代,每周的訓練量就已經高達100至120公里。讀中學後,他才首次和別人比賽,放學後比試。雖然他跑手更快,但他沒有在意這樣的成績,因為當時他更重視自己的學業。1999年中學畢業後,他找了一份收奶員的工作,負責從村民手中收購牛奶,再將牛奶送到大約20公里外的Kapsabet鎮,每一趟只能賺取相當於1美元的工錢。做了大約半年後,他賺夠錢,為自己買了跑鞋和運動服。

網上圖片
2000年6月,基柏祖治開始訓練跑步。他沒有教練,只能自己練或者和朋友一起,但堅持每天都跑。他陸續參加各種地區賽事,成績雖然不錯但有起伏,於是一直在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成績。2001年9月21日,他報名參加了一場由2000年波士頓馬拉松冠軍拉加特(Elijah Lagat)舉辦的10公里跑,地點正是他送牛奶的Kapsabet鎮。他以巨大優勢獲勝,因此引起了著名長跑教練Patrick Sang的注意。
Patrick Sang送了基柏祖治一個秒錶,讓他受寵若驚,因為對方一直是他的奮鬥目標,他讀書時就經常看到對方在練習跑步,看見對方在巴塞隆拿奧運會中奪得銀牌,希望自己亦能像對方一樣出人頭地。後來Patrick Sang再次到基柏祖治家中拜訪,不僅為他帶來了訓練裝備,更有寶貴的訓練計劃。

網上圖片
正是這份訓練計劃,令基柏祖治成績突飛猛進,迅速崛起為一流選手。他隨後參加全國青年越野賽五戰四勝,並贏得競爭非常激烈的世界越野錦標賽國內選拔賽。2001年12月,他簽下自己的第一份職業合同。他第一次出國,是2002年赴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參加世界越野錦標賽。17歲的他拿到青年組第五名,那次經歷讓他永生難忘。
回國後,基柏祖治的水平繼續穩步提高,在田徑界名氣越來越大。2002年10月,他加入荷蘭人Jos Hermens設在Kaptagat的全球體育交流(Global Sports Communication)訓練營,與一眾高手一起訓練,訓練營的教練正是他的恩師Patrick Sang。2003年,基柏祖治先後斬獲全國越野賽青年組冠軍,以及洛桑世界青年越野賽冠軍。同年6月,他在奧斯陸以12分52秒打破5000米世界青年紀錄。2004年,基柏祖治在國內選拔賽中跑出13分14秒的肯尼亞境內最好成績,接著在羅馬創造12分46秒的個人最好成績。雅典奧運會,他不敵兩個老對手,只拿到季軍。4年後的基柏祖治再次不敵老對手屈居亞軍。直到後來轉型馬拉松,基柏祖治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真正歸宿,揚眉吐氣地完勝老對手。

AP圖片
基柏祖治的馬拉松轉型為何如此成功?恩師Patrick Sang道出了個中秘密:「一個當然是天賦。其次是對這項運動的熱愛,還有他背後的支持系統。」在教練看來,基柏祖治事業人生的最大亮點是2003年世錦賽5000米決賽和2015屆倫敦馬拉松,因為他這兩次都打敗了世界最強對手。15年前基柏祖治留恩師的深刻印象是:不僅天資出眾,而且願意刻苦訓練,求知欲也很強。
2015年北京世錦賽1萬米亞軍、里約奧運會衛冕冠軍莫法拉(Mo Farah)的最強對手Geoffrey Kamworor,也是Patrick Sang的門下高徒,他對基柏祖治的評價是:我不認為他是最大的天才。他只是願意盡最大努力,去開發自己的潛能。

AP圖片
基柏祖治在訓練營受訓時,每日清晨5點前起床開始練習跑步,主要訓練內容是3分內的配速進行1000米重復跑,間隔以1分鐘慢跑。相對於他現時的平均配速2分55秒,這似乎不算快,但他當時是在海拔2400米且起伏不平的泥土路面上跑的。另外,對大多數跑手而言,這種高強度的1000米間歇跑,能練7、8個已經不錯了,但基柏祖治每次都要練完13個,他最喜愛的另一項訓練也很驚人:用3分10秒內的配速跑32公里長距離訓練。
每次大賽前,他平均每周的訓練量都達到210公里,相當於月跑量高達800至900公里。據經紀人Valentijn Trouw透露,基柏祖治保留著從開始跑步至今的所有訓練日誌。每次參賽前,他只需翻看最近四個月的日誌就會胸有成竹,因為該做的一切已經做足了。

AP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