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鞋不如赤腳跑? 研究發現「赤足跑或降低損傷」

GGWP @ UPower

場地如果唔夠平整,點赤腳啊……

近日,發表在《BMJ Open Sports & Exercise Medicine》上一項研究表明,穿鞋會改變我們跑步的方式,還會削弱腳的力量,從而導致許多常見的運動損傷。這篇綜述綜合了來自進化生物學、解剖學、生理學和生物力學領域的信息,以闡明我們天生就具有的適應能力。

網上圖片

研究通訊作者、愛爾蘭卡洛理工學院Peter Francis的團隊過去發現,人類仍然可以赤腳跑步,特別是對於年輕人而言。該研究發現,新西蘭12至19歲的少年不僅可以赤腳衝刺跑和中長跑,與其他國家同年齡少年相比,他們的下肢(膝蓋、腳踝和腳)疼痛發生率更低。其他研究也表明赤腳人群和穿鞋人群的腳部結構和功能存在差異。

設計圖片

這些發現促使研究人員對男性和女性的跑步損傷進行全面分析。他們發現,有35%到50%的跑步者會在某個時候受傷。對於適應長跑的物種來說,這一比例確實不小。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膝蓋、脛骨、腳踝和腳。這些損傷大多發生在骨骼或結締組織上,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肌肉傳遞力量,使運動得以進行。

網上圖片

對於為何會發生如此高的受傷比例,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發下,赤腳跑比穿跑鞋產生的衝擊力更小。當腳與地面接觸時,腳上的皮膚、韌帶、肌腱和神經為大腦和脊髓提供了關於腳的確切位置的豐富信息來源,包括腳的確切位置、張力、拉力和壓力。高質量的這些信息將有助於精確控制肌肉,使我們的關節運動到吸收衝擊並限制損傷的位置。

網上圖片

而當你穿著厚底跑鞋跑步時,即使你用後腳跟落地、或重重地砸地,由於跑鞋的保護,你不會明顯感受到地面的衝擊力。會降低傳遞給大腦和脊髓信息的質量,從而導致跑步機能更加遲鈍。鞋可以使跑步者以更加直立的身體姿勢和伸展的腿姿使腳著地,從而產生過大的製動力。這種跑步力學似乎在一些最常見的跑步損傷中發揮了作用。

研究還發現,長期每天穿鞋也會導致腳部無力,足弓塌陷,但這種損害應該是可逆的。

一項研究表明,穿著極簡主義風格的鞋子行走八週後,腳的肌肉尺寸和力量都有所增加。這是因為去掉腳後跟和足弓的支撐會讓腳的肌肉更加用力。

設計圖片

研究人員還建議進行平衡運動以改善本體感覺,即我們對身體位置和運動的感知。這種訓練的目的是預防或修復損傷。使用諸如平衡板之類的設備會在腳下產生更不穩定或更難以預測的狀況,從而增強下肢穩定性和足部力量。但是,對於跑步者來說,最簡單、也許是最明確的本體感受訓練形式就是赤腳走路或跑步。實際上,與穿跑鞋的跑步者相比,赤腳跑步者似乎較少報告膝蓋受傷和腳跟疼痛。

但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赤足跑,而且過渡到赤足跑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否則會使跑步者的肌肉和肌腱超負荷。此外,跑步損傷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比如年齡、過往的損傷、身體質量指數和訓練量的突然變化等等,穿不穿鞋可能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