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亞美尼亞奧運冠軍 91歲阿札良堅持每天做運動

GGWP @ UPower

生命在於運動。

「阿扎良十字」原型動作,掛在「阿扎良奧運體操學校」內。 受訪者圖片

生命在於運動,不單是18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思想,也是他貫徹行動的原則。袁家強這幾年間在海外遊歷,更去了亞美尼亞拜訪奧運金牌阿札良,見證這位91歲長者每天都做運動的良好習慣。

亞美尼亞是位於西亞的一個小國,人口約300萬。大多數歷史學家認定這個國家的獨特之處,它在公元301年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據家強所指,這個國家的舉重、摔跤及國際象棋都很著名,由於亞美尼亞人飯量少、輸出大,因此前蘇聯以往參加舉重、摔跤項目時,都會在此地揀人。

阿札良每天仍堅持進行一至兩小時的的體操練習,有力拉舉重達20公斤的滑輪鐵餅。 受訪者圖片

提起亞美尼亞體操,不得不提到當地傳奇人物阿札良(Albert Azaryan)。一名體操選手想名留千古,除了在贏得奧運金牌或世界冠軍之外,更要擁有命名動作,吊環高手阿札良擁有獨創動作「左右開弓十字支撐」,更在1956墨爾本奧運和1960羅馬奧運蟬聯吊環金牌,世界好手後來無人不練習他的命名動作。更甚的是他兒子愛德華阿札良(Eduard Azaryan)也為前蘇聯取得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體操男子團體冠軍,可以說是虎父無犬子。

後來,阿札良在1965年於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市中心成立「阿扎良奧運體操學校」,這個地點也是亞美尼亞國家隊及青少年兒童訓練基地。袁家強在這幾年間親自去了當地拜訪阿札良本人,深深感受到對方的熱情及偉大之處:「即使是91歲,這位校長阿札良每日仍然會做運動,又管理體操學校。由基層去到國家隊,一眾選手禮貌周到、基本功好,不會因為器具差而疏於訓練。」家強更特意拍攝阿札良的訓練短片,身在當地時被對方熱情感動,因此每天都會和教練們一起做體操訓練。

阿扎良為來訪交流的家強頒贈獎牌。 受訪者圖片
袁家強與亞美尼亞蹦床隊合照。 受訪者圖片

家強說,他去了訪問阿札良的體操學校,並對亞美尼亞國家體操隊的訓練及比賽套路提出一些意見,因此阿扎良作為體操學校校長和亞美尼亞體操協會主席,決定向他頒發紀念獎牌。禮尚往來,家強也在接受當地電視台訪問時呼籲政府支持亞美尼亞體操,並且形容說:「亞美尼亞的體操有傳統、有理念、有靈魂,在艱苦條件之下一眾教練及學員仍然認真訓練,從『沒有』變成『擁有一切』,值得外界學習。我每次指導香港和台灣的體操教練和選手時,永遠強調『大家必須向亞美尼亞體操學習、向阿扎良學習!』」

走訪格魯吉亞體操隊。 受訪者圖片

除了在亞美尼亞拜訪高人之外,家強也了解到亞美尼亞人堅苦卓絕的特性:「好似有一位亞美尼亞朋友,她在和我一起修讀碩士課程時和我一樣在論文拿了9分(10分滿分),而且擁有運動科學、體育行政、運動醫學3個碩士學位,但因為貧窮不能出國工作,否則早已經是在外國擔任運動醫學專家。」當地的體操教練也只是月薪200美金,但貧乏的環境無損追求卓越的心志,因此袁家強對於當地人的生活態度特別拜服。

袁家強有份參加俄羅斯世界盃擔任義工。 受訪者圖片
普京在14年復辦蘇聯時期的勞衞計劃(音譯為GTO),實行全民運動。 受訪者圖片
內地參考GTO計劃,其「運動健將」名號,和前蘇聯的「體育大師」(Master of Sports)的做法相若。 受訪者圖片
俄國人民可在網上登記註冊做運動,評核個人水準。 受訪者圖片
受訪者圖片
體育融入生活,這是俄國文化之一。 受訪者圖片
金牌只是死物,背後象徵的奮鬥精神才是真正瑰寶。 本網記者攝

Facebook Conversations